一起读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15)沙窝起波澜
上一章:一起读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14)喜怒芦花镇
芦花会议之后,红军主力继续北上,经过长途跋涉,于7月28日到达毛儿盖。
毛儿盖位于松潘以西约150公里处,若尔盖大草原的边沿,在一个比较开阔的山谷之中。山下流过毛儿盖河,山谷上零零落落有几个小寨子,藏民的住房破旧不堪,只有一座相当讲究的喇嘛寺庙透出几分文化气息。
密切注视红军主力的动向的蒋介石行营参谋团于7月18日已判定红军的行动计划是:'先以一部分向毛儿盖、阿坝探进,其余必跟续分途北进,并以大部经毛儿盖,进窜岷县,一部经阿坝,进窜夏河,期达越过洮、黄两河,接通'国际路线',或由陇中窜向陕北、宁夏,与陕匪合股,如其不逞,仍回窜川北。'为此,制定了《川甘边区歼匪计划大纲》,除严令胡宗南部在松潘地区筑碉固守阵地外,以王均第三军布于洮河沿线,主力控岷县、临潭;于学忠第五十一军布于天水、甘谷、武山、陇西一线,主力控陇西;以青海、宁夏的马家军布于贵德、同仁、循化、皋兰、临夏地区,主力控临夏。另以第四十五军出懋功,向抚边、阿坝追击;第二十一军越岷江,向理番、毛儿盖、班佑追击;新编第六师李家钰部出威州、茂县,向镇江关,松潘追击;暂编第二师彭诚孚部出白草场,向镇江关追击;战略预备队杨森部控懋功;郭勋祺部控新津;王瓒绪部控绵竹;薛岳部控平武。总的战略目的是:死扼松潘,压迫红军经草地出甘肃、青海,而后在'临潭、临夏、夏河、同仁间,将其聚歼'。
徐向前、陈昌浩和叶剑英商定,以多路突击的办法,攻打松潘。但是,由于松潘地形险要,胡宗南兵力众多,凭碉固守,我军火力不足,不论正面突击或迂回攻击,均难奏效。而薛岳部和川军已从东南方向压来。至7月底,红军已处于腹背受敌的危险局面。
抵毛儿盖的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首先开会研究敌情,确定行动部署。会议决定放弃攻打松潘的部署,以红军主力西指阿坝,北进夏河地区,争取在洮河流域消灭阻敌,进入甘南。徐向前和陈昌浩在会上提议,集中红军主力,向一个方向突击。而张国焘却主张分左、右两路行动。会议采纳了张国焘的意见。
8月3日,红军总部制定了《夏洮战役计划》。《计划》指出,松潘战役由于预先估计不周,番兵阻碍及粮食困难,颇失时机。现特改为攻占阿坝,迅速北进夏河流域,突击敌包围线之右侧背,向东压迫敌人,以期于洮河流域消灭遭遇之蒋敌主力,形成在甘南广大区域发展之局势。《计划》规定:中央红军第五、第三十二军和四方面军第九、第三十一、第三十三军共20个团,编为左路军,由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指挥,以主力一部迅速经卓克基,打通到大藏寺、查理寺、阿坝道路,消灭番兵马队。阿坝攻下后,则应急以主力向北控进,以一部兵力打通阿坝到墨洼路,以接引右路军;另以一部兵力在抚边、党坝坚守要点,积极打反,以掩护我军主力转移,同时川敌如进,应坚决扼阻,在有利时机应集中兵力一部,实行回击而消灭之。中央红军第一军和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共12个团,编为右路军,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指挥,经竹勋坝向班佑、阿西侦察,准备走此路遭遇和消灭胡敌一部,然后向北转移,以争取进占夏河流域的先机。万一由阿西北进无路,则再改经阿坝前进。除左、右两路军外,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第十一师和第二十五团共7个团,为篏制部队沿小姓沟至羊角塘箱篏制松潘之敌,以掩护左、右路军及一切后方前进。中央红军第三和第二六九、第二十九团共6个团,为总预备队,策应各方,并首先打通茨坝、杂窝到波罗子道路,以便在有利进机,经此路循右路军后北进,归右路军指挥。《计划》还规定:后方地区以杂谷脑、卓克基、阿坝为中心。目前仍以卓克基地区为总后方,一切器械资材及伤病员统向该方转移。党及苏维埃工作应在这一地区特别加强,首应准备迅速向阿坝开展。中共中央、红军大学随右路军前进。
《夏洮战役计划》确定后,部队即忙着做北上的各种准备。
但张国焘此时另有打算。他对芦花会议上对四方面军的批评一直耿耿于怀,认为只批评四方面军而不检讨中央的政治路线是不公平的,而且在他看来,中央的政治路线问题不解决,以后的军事行动还会遭到失败。为了压迫中央承认其政治路线是错误的,张国焘在部队忙着准备北上的这个节骨眼上,召开了一次紧急的干部会议。在会上,他宣布中央执行的是机会主义路线,指责遵义会议是调和主义,要求博古退出书记处与政治局,周恩来退出军委;并提出要将四方面军的十几个干部分别批准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及书记处书记。这次会议的召开,造成了四方面军对一方面军异常恶劣的关系。
为了抵制张国焘的错误方针和破坏团结、反对中央的行为,从全局和全党全军的团结出发,求得共同北上计划的实现,也为了促进张国焘的转变,争取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决定在距离毛儿盖约10公里的沙窝举行中央政治局会议。
会前,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人就沙窝会议的内容进行了商讨,提出两项议程:一是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形势与任务;二是组织问题。关于第一项议程,张闻天经同毛泽东等人交换意见后,拟就了一个决议草案,并经过征求四方面军的陈昌浩、傅钟等的意见,得到了他们的赞同;关于第二项议程,张国焘先着人带给中央一个增补四方面军同志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名单。张闻天同毛泽东交换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又同陈昌浩、傅钟商量了几次,基本取得了一致意见,做好了沙窝会议的准备工作。
8月3日21时,张闻天致电张国焘:'请准于明日10时到达沙窝开政治局会议,并请通知傅钟、博古、邓发、凯丰、富春赶来到会。'
8月4至6日,在沙窝这个三面环山,树木葱茏,隐蔽静寂的藏民小村子里,经过无数艰苦磨难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前途,再次同张国焘进行了斗争。静静的沙窝,经历了这样一场中共党内两种不同意见不平静的激烈交锋。
8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沙窝正式开始。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发、博古等。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会议开始后,首先由张闻天作《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形势与任务》的决议草案的报告。接着,大家进行讨论。
张国焘的发言采用了迂回的战术。他没有直接指出中央政治路线是错误的,而是说:中央的政治路线可能是错了,也可能是共产国际错了,也可能是我们执行错了,也可能是时移势易而必须改变。但是,我们要求检讨中央的政治路线,决不等于推翻整个中央。我们都经过艰苦奋斗,都为共产主义卖过力,党不能舍弃我们,我们也不能舍弃党。虽然我们不宜贸然肯定中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或是错误的,但苏维埃运动不是胜利了,而是失败了,却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现在所有的苏区都丧失了,红军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我们退到了藏族地区,这些失败的事实是无法否定的。至于苏维埃运动遭受挫折的原因,既不能说成是敌人飞机大炮的厉害,也不能当作只是我们军事上的失算,主要还是这一运动不合时宜,没有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所以,不能不从中央的政治路线上找原因。他还利用这次会议吹嘘自己如何正确,再次对中央的批评表示不满,不承认退出通南巴是由于轻视根据地的思想造成的,而是为了接应一方面军。他还对一方面军提出了种种指责,要求一方面军的领导应检查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陈昌浩发言积极为张国焘辩护,并担保张国焘没有反党思想。
周恩来发言指出,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现在的最高原则是取得作战胜利,其他问题要服从这个原则。
朱德发言强调一、四方面军的团结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有力保证,不能轻率地说谁好谁坏,有缺点错误可以改正。
毛泽东发言讲了3个问题:(1)西北地区进攻的敌人主要是蒋介石。蒋介石用了全部力量对付我们,受了极大损失。从总的方面看,蒋介石的统治不是强了,而是削弱了。(2)西北地区的特点,是统治阶级最薄弱的一环,帝国主义势力最弱的地方,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方,因靠近苏联在政治上物质上能得到帮助。西北地区的困难是人口稀少,物质条件缺乏,交通不便,气候条件不好等,这些都能克服。要用全力实现在西北,首先在甘肃地区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有了总的方向,两个方面军会合后,会取得更大的胜利。(3)领导全国革命的党中央在这个区域的第一个任务,是要使一、四方面军像兄弟一样地团结。过去我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合的经验,今天可以利用。两个方面军要互相了解,以诚相待,中央军委应负起使两个部队融洽起来的责任。
针对张国焘要求清算中央政治路线的问题,多数人发言表示同意遵义会议对这个问题所作的结论,即中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没有粉碎敌人第五次'围'的主要原因是军事路线上的错误,经遵义会议已得到了纠正。毛泽东也不主张清算中央的政治路线,因为当时军事问题最具紧迫性。
张国焘见大多数人并不支持自己的观点,又提出召集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井说明他在鄂豫皖和川北时,曾屡次举行过这样的高级干部会议,成绩都很不错。特别是现在一、四方面军的干部互有隔阂,对中央也有不满,这样,扩大的会议更有必要。他还说,大家不用惧怕这种会议,认为一定会吵架散场,如果我们现在研究好一致的意见,提交高级干部会议讨论,解释一些过去的误会,嘉许两军奋斗精神,提倡互相学习,反面会收团结的实效。
由于张国焘的提议根本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尤其是紧迫的军事问题急待解决的情况,所以没有人响应他的提议。张国焘深为失望。
当会议进行到第二项议程—讨论组织问题时,张国焘又开始发难了。
第二项议程一开始,张闻天即本着'吸收四方面军干部参加中央工作'的精神,代表政治局提出预先经过磋商的名单,增补徐向前、陈昌浩、周纯全为正式中央委员;何畏、李先念、傅钟为候补中央委员,增补陈昌浩为正式政治局委员,周纯全为候补政治局委员。张国焘一听,这个名单不符合他原来的意图。他原来的意图是增补四方面军干部9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便在数量上压倒当时只有8人的中央政治局。因此,他十分不满意地说:在坚决提拔工农干部的原则上,还可以多提几个人嘛!并借机发挥说,吸收新人参加工作,只是实施党内民主,并不是什么推翻中央领导的阴谋。反之,不让新人参加中央工作,政治上军事上的重大问题也不让同志们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这就无异阻塞了团结之路。他进面提出,应该从一、四方面军遴选少数干部列席政治局会议,并参加军委会和其他中央机关的工作,将有百利而无一害。
毛泽东对张国焘说:'四方面军有很多的干部,而我们只提出这几个同志,是很慎重的。本来政治局不能决定中委,是在特别情形下这样做的。其他干部可以更多地吸收到各军事政治领导之机关工作。'
张国焘大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气势,他说:'本来我们的意见,要提这几个同志都到政治局的,这样可以提拔工农干部,他们有实际经验,又可以学习领导工作。'
毛泽东肯定地说:'国焘同志的意见是很好的。四方面军的好干部将来很可以吸收到中央机关及其他部门来。'
张国焘仍不肯让步,在组织问题上争来争去。毛泽东、张闻天等人已看透张国焘的用心是企图形成多数来控制党中央,所以在中央委员的人数上坚决不松口。但为了大局,尽一切可能与张国焘搞好团结,在组织问题上还是作出了一些让步,决定陈昌浩、周纯全均为政治局正式委员。
会议进行了两天之后,8月6日,张闻天作了总结性发言。认为,对决议案大家意见无大分歧,同志们也都是一致,这是一、四方面军胜利前进的保障。他再次强调遵义会议决议肯定的军事路线是正确的,要求四方面军中党的支部应该讨论遵义会议决议。他还提出西北联邦政府是过早的,在决议中应予指出。在谈到四方面军同志对一方面军的批评时,他首先肯定这样做是好的,是帮一方面军同志来纠正缺点的,同时指出,须注意可能发生的不好影响—过分的批评会妨碍团结的。他认为切实紧要的是现在就要实际去做,通过整顿部队来纠正缺点。
会议最后决定,基本上通过决议案,由常委进行修改。
8月9日,中央印发了沙窝会议通过的由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政治形势和任务的决议》。
《决议》指出,苏维埃革命运动的形势并未低落,而是继续发展着。由于敌人的进攻,红军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部队远离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城市,交通不便,给养困难,内部不统一与冲突,减员、疲劳、冻饿、不满意与失败情绪增长,财政支付空前不敷等。但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大大增强了苏维埃革命的武装力量,展开了苏维埃革命伟大胜利的前途。
《决议》提出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基本任务是创造川陕甘革命根据地。肯定了中央'北上'的方针,否定了张国焘'西进'、'南下'的方针。《决议》认为要完成创造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历史任务,必须在一、四方面军中更进一步加强党绝对领导,提高党中央在红军中的威信。《决议》不点名地批评张国焘,'红军中个别的同志,因为看到党在某些工作中的错误与弱点,而认为是党中央政治路线不正确,这种意见是完全错误的'。《决议》对一、四方面军分别作出了估价,而且相当严格地批评了一方面军的弱点,提出'立刻整顿部队'的任务。
《决议》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的地域正在少数民族区及今后在西北地区活动的实际出发,指出争取少数民族对于中国革命胜利前途有决定意义;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组织工农民主专政苏维埃是不适当的;对'西北联邦政府'这个引起争论的问题,作出'目前建立西北苏维埃联邦政府是过早的'结论,其理由是:'目前在少数民族中的基本方针,应首先帮助他们的独立运动,成立他们的独立国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公开号召蒙、回藏等民族起来为成立他们自己的独立国家而斗争,并给这种斗争以具体的实际的帮助。在他们成立了独立国家之后,则可以而且应该根据他们自愿的原则,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联合成为真正的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的中华苏维埃联邦。在这个时候联邦的策略才是正确的。'
《决议》在规定了目前中心工作的12项任务之后,提出要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方面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动摇和悲观失望,一方面反对'左'倾空谈和对自己力量的'左'倾估计。认为'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的主要目的,是在教育全体党员与红色指战员,以一切努力与牺牲来完成他们所担负的历史任务,只有对于不可救药的机会主义者党才不迟疑的采取纪律的制裁。'
《决议》最后指出:'放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艰巨的,但我们相信一、四方面军在党中央及军委领导之下,我们自信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能够创造川陕甘西北苏区,以争苏维埃革命在全中国的胜利。'
图片
对于沙窝会议这个决议,张国焘自然是不满意的。徐向前回忆:
沙窝会议之后,张国焘满肚子不高兴,脸色阴沉,不愿说话。陈昌浩向我发牢骚,说中央听不进国焘的意见,会上吵得很凶。我对张国焘、陈昌浩说:现在不是吵架的时候,这里没有吃的,得赶紧走,我们在前面打仗,找块有粮食吃的地方,你们再吵好不好呀!当时的确到了闹粮荒的严重地步,我心里着急得很。部队天天吃野菜、黄麻,把嘴都吃肿了。……我想这么困难的情况下,要命第一。我一再催促张国焘、陈昌浩早走,以后再吵,原因就在这里。
下一章: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上一篇:一起读红二方面军战史2—活跃湘鄂边
- 下一篇:没有了